羅馬和中古早期部分
[美]伯恩斯等著,王覺非等譯《西方文明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 CH7羅馬文明 hlion 10/19
一、地理環境對羅馬歷史的影響:土地肥沃使其注定主要是農業民族,極少因與其他地方廣泛貿易而得到文化方面的激勵;地形易被入侵∴熱中於軍事活動,因為他們得保衛自己的征服成果。
二、羅馬V.S.希臘宗教的異同:
同:1.均十分重視禮拜的儀式以獲得神的眷顧或逃避神的憤怒2.其神祇的職能類似3.兩宗教均無教條、聖誓或來世因果相報的信仰。
異:羅馬:1.更富政治性,為保衛國家免遭敵手,使之力量不斷增強和更加繁榮昌盛而服務2.其神較少人性3.宗教與其公眾政治生活的相互作用較大,祭司作為僧侶階層是統治階層之一,有解釋神聖傳統的獨佔權。
三、羅馬V.S.迦太基的布匿戰爭:Ⅰ-264 B.C、Ⅱ-218 B.C、Ⅲ-149-146 B.C。重大影響:1.對西班牙和希臘化東方的征服:羅馬疆域極大的擴展,建立海外行省2.社會和經濟革命:(1)奴隸至盛行-小農破產湧入城市尋求庇護,形成市民階級。(2)家庭生活與婦女地位改變。3.希臘思想和習俗的傳入:使羅馬的上流社會被腐化-養成追求更大個人自由的新習慣。
四、羅馬與希臘世界的相互作用加速社會變遷的影響過程:1.各階層的分化:元老院貴族、騎士、普通公民、奴隸。2.宗教的變化:東方宗教神秘崇拜的傳播。
五、西羅馬衰亡之因:
六、羅馬文明的影響:1.建築-後由中世紀教會建築保存。2.法律-(後由歐美法律體系吸收)《查士丁尼法典》重要組成部分。3.提供文化復興的文化成就。4.將希臘文明傳至西歐-城市和希臘思想、高度分化的城市生活的發展產生人類自由和個人自由的觀念。
CH8基督教與羅馬世界的變革
一、古典古代晚期(284
2.衰亡:城市生活的蕭條(帝國基礎)。→文明重心和帝國政府從西部向東部轉移。
西部-城市蕭條,對農業生產依賴性大(但農業衰落中);東部-多依賴工業和奢侈品貿易;
二、基督教的產生與勝利:3世紀傳播,4世紀勝利。保羅(10
三、基教的新變化:引發激烈的教義之爭(知識和情感),因帝國內部的不同地區企圖通過支持不同的神學原則來保存其各自獨立的特徵。結果:1.天主教信條逐漸固定。2.加重各地區之間的相互仇視(地區分離主義)3.導致羅馬國家對教會管理的直接干預—
四、為何東羅帝國存續而西羅帝國卻瓦解?A:因為東部地區較西部富有,西羅經濟倒退至農業經濟;東羅地區由於工商業繁榮,靠徵稅累積大量財富,中央政府實力強大,有能力通過進貢來收買蠻族。
五、西部教會自治及道德權威等觀念的形成,後來導致天主教會比東正教更加獨立,對世俗生活的影響更大。
六、聖奧古斯丁:神學理論-人類原罪說+神無所不能論+預定論+《上帝之城》,對後來中世紀及其後思想體系影響甚巨,對新教發展也有深刻影響。
CH9羅馬文明的三大繼承者:拜占庭文明、伊斯蘭文明和中世紀早期的西方文明
一、導致拜占庭帝國穩定的因素:1.時而出現的
二、拜占庭的宗教:皇帝直接干預。反偶像崇拜:8世紀伊蘇利亞王朝的李奧Ⅲ和康士坦丁Ⅴ-
1.使皇帝可以加強對教會的控制與勢力日長的修道院抗衡。
2.導致東西方教會分裂的開端,使西方教皇在8世紀尋求法蘭克國王們的幫助;是危害東西方之間關係,及西歐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3.對傳統的重新肯定:終止拜占庭宗教的爭論和邪說、幫助帝國在9-10世紀吸引新教徒、禁止人們在宗教方面的思考、對其他學術問題的推測。
三、拜占庭對西方文明的貢獻:1.7-11世紀其為反伊斯蘭教入侵的重要堡壘,從而保證了西歐的獨立和平靜。2.文化方面,其學者繼承古希臘的傳統,留下大量文化遺產給西歐。3.其藝術也對西歐產生深遠影響。
(伊斯蘭文明省略)
四、中世紀早期的西方基教文明:600
五、查理曼大帝(768
六、在
1.重心偏移至西北歐,文明始於農業財富之地。
2.經過格列高里、丕平、查理曼的文化傳統,歐文明在西方基教+拉丁文化的基礎→持久且統一的文化意識。
3.10世紀時,未來的歐洲王國和城邦開始融合,西歐文明第一次形成其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