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節錄自 商業周刊第 1088 期-嫁給台灣英語教育的美國奇女子—彭蒙惠
作者:黃宥寧

57年前,她越過太平洋,離家萬里來到台灣;57年後,她沒有家人,沒有房子、車子,卻豪氣的大聲宣告:我是富婆!

八十二歲的彭蒙惠,駝著身體,站上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舞台,演奏了一段小喇叭樂曲,這是她在這塊土地上耕耘近六十年的生命之歌。台下黑壓壓一片,兩廳坐了四千人,有人特別從美國遠道而來,馬英九總統的賀電也到來。這天,八月二日,是她來華六十週年的慶祝盛會。
場景一——22歲踏上烽火中國 一路逃難,竟無緣見父母最後一面

六十年前的中國,是怎麼樣的世界?想像一個二十二歲、未曾離開過華盛頓州的美國女孩跳上貨船,航行六個禮拜,從此隻身留在距離家鄉一萬公里遠的世界。

那是民國三十七年,別說物資貧乏,走在街上是隆隆的槍炮聲、逃難的人潮,甚至成堆屍體。甫經日軍侵華的摧殘,國共內戰如火如荼,扭開收音機,聽到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何方即將淪陷,必須立刻準備逃難的新聞。「我要留在有中國人的地方,為中國人服務,」彭蒙惠從十二歲受到中國牧師感動後就立願如此,這句話講到八十二歲,從來不曾變過。

隨著人潮,她逃難到香港時,聽到父親意外過世,擔心母親的她,曾經動搖宣教的意念,拍了電報回家:「妳要我回去嗎?」母親卻回說:「妳不要回來,按照原訂的計畫去福爾摩沙,過一陣子我會去看妳。」

來到台灣後,落腳花蓮。在她忙於宣教之際,母親也因糖尿病突發,住院三天就過世了。彭蒙惠甚至沒錢買機票回家奔喪。得知母親過世的那天下午,她騎著腳踏車,流著淚遊蕩在海邊,旋又重回工作崗位。「我想媽媽,就一個人躲進放棉被的日式櫃子中偷哭,」但是在人前,她打起精神,安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父、母親都走了,在美國,彭蒙惠再無足以牽掛的人。落腳台灣,一住就是五十七年,黑髮變白髮,背也駝了。她說:「我是『雞蛋』(外白內黃,意指已把自己當成台灣人),我是花蓮人。」犧牲了親情,彭蒙惠也犧牲了愛情,與不能留在台灣的男友分離,終身未婚。

她全心全意,守在台灣。

民國五十一年,彭蒙惠受到教育部的注意,邀請她──一個少數願意留在台灣的外國人,為台灣人製作英語教學的廣播節目。從此,捍衛英語教學近半世紀。當時她來華宣教已經超過七年,按規定可以回美國了,但是屢屢幫官員潤飾在國際會議上的演講稿,她發現台灣人當時的英語水準,無法與外國人交流,因此決定接下新任務:「台灣人更需要我的幫助,我教他們英文、可以幫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後來,進而創辦《空中英語教室》等多本雜誌。

場景二——不回美國了 幫台灣人對外交流,投身英語教學

當時的總統蔣介石,也下令邀請彭蒙惠為將官們開設英語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當年更是每個月派屬下到出版社購買雜誌。甚至應邀到空中英語教室的晚會活動,用英文致詞,「我看他從口袋裡掏出的那張講稿,折了又折、破破爛爛的,這真的是他自己構思、準備許久的,而不是屬下擬的稿子,」空中英語教室總經理洪善群回憶。

負責編輯國、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前師大英語系教授施玉惠認同的表示:「她(彭蒙惠)一直想把台灣的英語教育提升起來,所以教學認真、取材也用心,我們在編教科書的時候,常常藉助於《空中英語教室》。」

從民國六十三年到現在,八十二歲的她現在還是總編輯,不但是台灣年紀最大,而且是資歷最久的總編輯。三十四年來,她堅持不放手的就是總編輯的工作。她沒有孩子,這幾本英語雜誌就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嚴選題材、字字講究,確定信念的正確傳播。她每天七點多到公司,工作時間超過十五個小時,事必躬親,雜誌上的每篇文章都要她審核過。不止如此,負責業務的洪善群補充:「連廣告她都要看過。」
(下略)

場景三——一講廣告瞬間變臉 堅持不用俗語字眼,氣跑廣告商

不提還好,一講到廣告,原本慈祥的老奶奶,瞬間變臉,開始和洪善群爭論:「那個子宮頸癌的廣告(衛生署委託刊登於《空中英語教室》),字眼太露骨了,我們一定要修過……。」忽然間,採訪中斷,兩人爭辯起來。

這張子宮頸癌防治廣告,提到「保險套」、「固定性伴侶」等字眼,引起彭蒙惠不滿。她越講越激動,當場拿起電話,把秘書、空英的老師都叫進辦公室,當著記者們的面,激動的討論著。彭蒙惠的聲音越講越大聲,秘書、老師越講越小聲,最後只剩下洪善群敢回應老師的怒氣,「這就是政府的標案啊,不能改的,」「而且它的目的是教育、是宣導,又不是什麼暗示。」但是彭蒙惠卻大聲的說:「可是我不要讓學生看到這樣的東西,就不能再把這些話修飾得好一點嗎?」

激烈的爭執好不容易趨緩,記者原本想緩頰,在旁說了一句:「Oh, my god.(口頭禪,表示訝異)你們也有這麼激烈的討論啊?」沒想到,瞬間掃到颱風尾,老太太掉過頭來、盯著記者:「其實這含有抱怨上帝的意思,不是好聽的話。」

看著記者啞口無言,彭蒙惠放緩語氣說道:「
我不要讓你到國外丟臉,我要你用的英文,是讓人知道你是有水準的,」彭蒙惠解釋,她要求雜誌內容所使用的單字、成語,必定是知識份子在公眾場合中所使用的字彙,務求不低俗、不冷僻

有些雜誌甚至會故意把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俗語放入課文,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她卻視之有如蛇蠍。「kick your butt(直譯為踢你的屁股,意思是打敗你),哼,這種話怎麼能在正式場合說出口呢?」

這本雜誌要教人家有用的知識,」彭蒙惠說出她的堅持,從民國五十一年編寫兩張紙的講義開始至今,彭蒙惠為台灣的英語教學環境奠基、扎根,雖然名片上的頭銜是「創辦人」、「總編輯」,但「收益」從來不是她的主要考量。

 (下略)

=======================

這篇文章對於彭蒙惠老師的採訪做的很不錯

從小就是聽空英長大的,可以說雜誌水準對我的英語教育影響很大

學語言應該學習知識份子的遣詞用字,才不會遭外人看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