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引錄自:http://blog.xuite.net/lxd14/jlp/13951777  小兔哥的影視分享之紀錄片

以下是由網友「小兔哥」自日文翻譯成簡體,我擅自轉為繁體:


原文網址:
 http://news.searchina.ne.jp/disp.cgi?y=2007&d=0411&f=column_0411_003.shtml

NHK特別節目「激流中國」很刺激啊 

2007/04/11(
)11:05:51更新
高井潔司 北海道大學教授・觀察中國綜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NHK的特別節目從41開播「激流中國」。其實在第2集「某編輯部・60日的攻防」結束時的字幕裏,我作為協助者也名列其間。名字才播出,電話鈴轉眼就響了。電子郵件也來了。到底是NHK啊。連我擔任董事長的「日中交流研究會」(JCC)的網站郵件列表裏,都有人發表感想,說「深受感動」。
  
    雖說有我的名字,但其實我對個節目毫無貢獻。稍微透露些內幕吧,我只是在該節目的採訪工作即將開始前,負責導演就有關中國媒體的一般情況,向我做了諮詢。另外在採訪剛開始的去年11月,我出席了在廣州(廣東省)中山大學召開的媒體討論會,偶然遇到這位導演也在採訪,我再次接受採訪。總之,我和這個節目並沒有很深的關係。
  
    此後,導演們經近2個月的反復採訪,節目向當時採訪我時恐怕難以想像的方向發展。從當時向我諮詢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想到能拍出如此真實反映中國現實的紀錄片。作品的完成度之高,使我對中國媒體一般情況的那些進言顯得毫無用處。也就是說,我之所以能夠榮登協助者名單,都因為那位導演講義氣。
  
  ◆優秀的映射,其他台的有關人士也讚不絕口
  
    關於我榜上有名的事就說這些了。通過聆聽有關這個節目的有趣議論,使我考慮了很多,大有收穫。
  
    在說這個之前,先介紹一下這兩集NHK特別節目的內容。第1集以「富人和農民工」為題,貼身採訪了個人資產300億日元以上的股票投資家,和日薪600日元的眾多打工農民的日常生活;第2集是以廣東的週刊雜誌編輯部為舞臺,隨行採訪各種各樣的採訪現場,刻畫了在當局的嚴厲媒體管制下、艱苦奮鬥的記者們和主編的形象。詳細內容請參照NHK節目網站「財富人和農民工」「某雜誌編輯部60日的攻防」。
  
    這兩部都成功捕捉了生動的人物表情和對話,簡直宛如偷拍。本JCC會員的某電視臺有關人士也絕口稱讚道:「扛著攝影機採訪是非常顯眼的,能肉搏到這種程度真不簡單。凡在電視臺做中國方面工作的,哪一個不想拍出那樣的節目啊。最近還沒有見過如此有衝擊力的中國內容的節目呢」。
  
  ◆留學生的批判視點「要描寫得更全面些」
  
    可是,根據個人的立場不同,感受也會也不同。我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闡述了以下的感想。
  
    「確實成功表現了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不過,覺得舉的例子有點太極端了。任何國家都有貧富差距問題。僅僅以個別事例是無法描寫全面的。現在中國的貧窮人口有多少億人,有錢人又有多少人?我想如果以測量貧富差距指數的基尼係數來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會更有說服力、顯示得更全面。另外覺得,對於貧富差距為何會擴大到如此程度,產生的背景又是什麼,應該更深地挖掘。好不容易找到了好的取材物件,能用映射證明所謂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結果卻只止於泛泛而談」。
  
    極端事例映射化的印象,的確不容拂拭。讓我替這位留學生做些說明,她現在札幌的電視臺進修,學習節目製作。她是從應該如何編輯、製作的角度來闡述意見的。此次NHK的特別節目,用極具震撼力的映射壓倒一切,使得整體面貌不甚明瞭的她的指摘,是不無道理的。稍稍刺激了留學生愛國心的感覺,同樣不能否認。
  
    對於第2集,留學生也做了嚴厲的指摘。
  
    「雖是關於報導管制的紀錄片,但感覺有三個問題。首先是買賣人口的例子。這個題目很敏感,採訪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為什麼持慎重態度的『南風窗』會刊登這個報導呢?為什麼青年記者提議的不動產的材料卻被否決了呢?『南風窗』為何採取了不同的態度?我想那是因為有「異地監督」的背景。對買賣人口的採訪想必困難,但因為不是本地的醜聞,刊載了也沒有什麼太大影響」。
  
    這裏所謂的「買賣人口」,是指出外打工的年輕的女性,在回老家的時候被誘拐,然後販賣到缺少媳婦的河北省貧窮農村,做農家媳婦,並且現在成為小學教師的奇怪事件。映射描述了獲知這個資訊的廣東省雜誌『南風窗』的記者,克服各種干擾,去當地採訪並發表的幕後經過。
  
    另一方面,不動產的問題,是說記者發現了在『南風窗』本地的廣東所發生的,圍繞不動產買賣的巨額違法事件的資訊,但由於上面的壓力而放棄採訪。留學生指出「應該說明異地監督的背景」,是因為中國媒體基本上是國有的,各自的媒體,從屬於各級政府的管理之下。因此,廣東的雜誌社屬廣東省政府管理,接受本地黨和地方政府的指示,要監督黨和政府的違法事件極其困難。可如果是其他地方,也就是「異地」的事情,當然資訊的獲得和採訪有困能,卻能比較不受干涉地進行報導。所謂「異地監督」的中國獨特的採訪方法由此產生(不過最近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和中央宣傳部發難,困難程度也增加了)。總之,因為買賣人口是河北的事件,異地報導獲得准許,而不動產事件因為是本地的材料,所以被束之高閣。
  
    「不介紹這樣重要的背景,觀眾就無法理解中國媒體工作者們,對報導管制的反抗及其無能為力。會誤認為只有青年記者,才具備新聞工作者的靈魂」。留學生這樣指責道。
  
    『南風窗』的老主編,在對這些困難的採訪結果,做取捨選擇的情況下,營運著雜誌。有人提交辭呈集體退職,打算創辦更民主的雜誌。節目中也介紹了這種獨立雜誌的嘗試。這部名為『市民』的雜誌,只出了7期就被迫停刊了。
  
    留學生針對對這個雜誌的描寫認為,「片中沒有詳細說明『市民』到底刊登了怎樣的文章。是否只是刊登對政府不利的文章,編輯自身是否毫無問題?有沒有刊登轟動性的文章?我認為只刊登醜聞的雜誌不能說是好雜誌。對『市民』沒有深入採訪,只給人留下因為被停刊了,就似乎一定是好雜誌這樣的強烈印象」,她並忠告說,「看不到像南風窗主編那樣,設法使維護雜誌的存續和完成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兩者並存不悖的努力」。
  
    長長地介紹了留學生的意見,她的意見也有一定的道理。平時授課時,我強調媒體應該客觀公正地報導事件整體面貌,這個學生提出這樣的意見也不奇怪。
  
  ◆報導還是以「材料」取勝――衝擊性的映射無可抗拒
  
    可是,就像開頭介紹的那樣,這部紀錄片的完成度之高,連其他台的人都讚不絕口。最厲害的,是能捕捉到了迄今為止從未介紹過的生動的現場映射。作為曾經從事報導工作的筆者,也深深感受到,比起描寫出整體面貌,還是「材料」「映射」的新鮮度、衝擊性,才是報導的生命。
  
    再介紹JCC的郵遞清單上面大家的感想,既有人寫道「看到中國也有具備報業精神的記者,在跟共產黨和宣傳(廣告收入)的兼顧中必死作戰的身姿,深受感動」,也有人說「非常理解南風窗的陳社長的想法。考慮在規定範圍內能做多少,這在日本也是一樣」、「我能理解獨立的那二人(指創辦「市民」的記者)的心情,不過,雜誌停刊沒有了讀者,結果就不能傳達消息,看來還是陳社長聰明」等等,可見觀眾並沒有像留學生擔心的那樣看法片面。
  
    觀眾做了各自不同的思考。當然是被映射所觸發,有了各種的想法。新聞報導研究中有各種各樣的容納理論,若能與之相結合進行議論,似乎也會很有意思。
  
  ◆變相「異地監督」――是誰策劃的
  
    對中國媒體情況比較詳細的另外一個留學生說:「不管怎麼說,能拍到迄今為止在電視上從未介紹過的映射,就是厲害。要議論,就首先應該對此好好做出評價。由於有種種障礙,使得中國媒體想拍也拍不成那樣的作品」。
  
    再說說筆者的結論性感想吧。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NHK這個異國的媒體,對連中國媒體都感棘手的題材所進行的一種「異地監督」。是誰策劃的?我不是當事者不清楚。不過,這兩部紀錄片,描寫了經濟發展陰影下,在中國社會產生的「社會分裂」的狀態,同時,其內容也彰顯出現政權所強調的最大課題-構築「和諧社會」的必要性。絕對不是僅僅暴露陰暗面。既然如此,那在中國國內必定有眾多的共鳴者。有人參與協助和策劃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或許,還可能是獲得了相當高層的領導人准許吧。
  
【作者介紹】
高井潔司 

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國際宣傳媒體研究科教授,日中交流研究會理事長,觀察中國綜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員。1972年東京外國語大學漢語語言學科畢業,入讀賣新聞社就職,歷任上海特派員,北京分局長,社論委員等職。親身採訪了天安門事件,鄧小平逝世等事件。2000年起任現職。以中國媒體研究為中心,為日中關係,現代中國政治等問題的專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